群团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群团之窗

省茶行业(茶叶加工工)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落幕

发布时间:2017-09-28 信息来源: 南方工报 责任编辑:办公室


选手正在进行制茶的揉捻工序。单位供图

  920日至24日,由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等联合主办的省茶行业(茶叶加工工)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英德举行,110名制茶高手参赛。最终,“90后”王原鹏、“80后”林天晓分获红茶、绿茶组第一名,由省总工会按程序申报“省五一劳动奖章”。省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冯建华出席闭幕式并为选手颁奖。

  选手包括老中青三代茶人,年纪最大的60多岁,最年轻的只有20多岁,其中有很多大学生、中专生。比赛在积庆里、老一队、英州红、八百秀才、三圣红五个赛场举办。分为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两个环节,理论知识占20%、技能考核占80%

  比赛分为绿茶组和红茶组。绿茶比赛分为加工准备、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干燥等多步工序,整个过程需要6小时左右。裁判根据出茶率、工艺流程和时间控制等多方面评分。


绿茶比赛中的杀青环节。单位供图

  为了保证大赛的权威和公正,裁判阵容很强大,共有18位专家和教授,分布在5个赛场。比赛所用的全部茶青在同一片茶园采摘,再分送到各个考场,保证原料统一。另外,本次大赛光是采茶工就动用了300多人。

  比赛中,理论、技能两项成绩合格者,由省人社厅颁发高级茶叶加工工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对原已取得高级职业资格前五名的优秀参赛选手,可晋升一级为技师。比赛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评分,设置了金奖、银奖、铜奖和优秀奖。其中金奖12名、银奖28名、铜奖38名。

  不少茶行业内部人士都认为,本次大赛是广东省内制茶行业制茶工艺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含金量最高的一次职工技能大赛。省茶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黎明解释,本次大赛在举办单位、参赛规模、裁判阵容、奖项设置方面都是省内首屈一指的。比赛的奖励不仅仅有称号,还有资格证书和“省五一劳动奖章”。他表示,比赛不仅是对我省茶叶加工技能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近年来全省茶叶加工整体水平的集中展示。


颁奖现场。

  冠军特写

  王原鹏:把每次失败记录下来

  获得红茶组第一名的王原鹏是英德本地人。去年,他回乡创业,因资金有限,创办了70多亩茶园。茶园虽小,但他争取一切学习的机会,只为了给客户交出一份好茶。

  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制茶水平?王原鹏说:“他经常向茶科所的师傅请教,观察他们怎么做,回来之后自己练习。”期间,他经常把茶叶做坏了,待发现问题后,再请师傅帮忙解决,这样逐步提高制茶水平。王原鹏分享一个细节,“每一次失败或者做得不够好,我都把过程记录下来,比如茶叶的重量、工序的时间……下次参照后就进行调整”。

  王原鹏称,为大家献上最美味的茶,并得到认可,是最欣慰、最令人鼓舞的事情。

  林天晓:毕业论文是关于做绿茶的

  获得绿茶组第一名的林天晓是汕头澄海人,大学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2007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茶叶行业。目前,他在英德的德高信茶园工作。

  “我之前做过红茶、绿茶、乌龙茶,来到英德后主要做红茶。这里的茶科所实力很强,我学到很多东西。”林天晓说。虽然现在的茶园都是半机械化生产,但他还没有放弃手工制茶。他平时都是手工制茶,与同事一起品尝。他说:“从大学开始,我就开始接触炒制绿茶。那时,我到学校的茶园勤工俭学,练习采茶和制茶。我大学毕业论文写的就是关于制作扁型绿茶的。”

  林天晓称,很多人不知道,英德不仅仅有英红九号,其他品种也很不错。他的公司在研发一种新产品——种植不含咖啡因的“可可茶”。不过年产量才几百斤,无法实现量产,目前还没有推向市场。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