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新。郗建新 摄
“要读懂毛泽东,方法、渠道很多,我是把毛泽东诗词作为切入点来分析和解读他的。”1月18日下午,广东职工大讲堂第三十六期在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港口中心大楼举行,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副院长汪建新为现场观众带来《从诗词感悟毛泽东崇高的人生境界》主题讲座,解析诗词中的毛泽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黄业斌,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李长峰以及省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冯建华出席活动。冯建华代表主办单位向汪建新颁发了广东职工大讲堂高级讲师聘书。省总工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省直机关各单位,省教育、海员、财贸、工业、地质、机场管理集团、广州市等系统的职工代表现场聆听讲座。
“欲与天公试比高”体现了革命家的担当
“毛泽东诗词之所以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关键一点在于它是文化,可以传承。”汪建新认为,毛泽东诗词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学习和解读毛泽东诗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很多人从他的诗词中学习为人之道、处世之道。
汪建新表示,解读毛泽东诗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认识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成长史。“解读毛泽东诗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他指出,毛泽东有很多过人之处,极具人格魅力,而这样的人格魅力使毛泽东具有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诗词的角度去感悟毛泽东身上所具备的那些极其可贵的精神品质,然后我们去学习。”
“改造中国与世界,是毛泽东的追求,也可以看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了解到这一点以后,再去看毛泽东诗词,你就会一通百通了。”汪建新说,毛泽东以诗言志,很多诗词都表现了他的人生志向与理想。如《沁园春·雪》,整首词充满了浩然之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体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抱负、革命家的担当。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展现了大将风度
汪建新认为,从诗词中不仅可以看出毛泽东的追求,还能看出他是如何面对、处理、驾驭逆境和挑战的。1927年春,面对大革命失败的严峻不利局势,毛泽东写下《菩萨蛮·黄鹤楼》表露了他的心路历程。诗词的前半部分比较沉闷、压抑,可以感觉到他的心境苍凉。“但毛泽东不会一味地痛苦,因为痛苦不能解决问题”。诗词的后半部分越写越激昂,读之令人热血沸腾,“心潮逐浪高”。这种前低后高的情感起伏,体现了一个革命者面对失败,掩埋好同伴的尸体、擦干身上的血迹继续前行的气魄。“关键时刻,伟大人物的历史作用凸现出来。”汪建新说。
毛泽东又是怎么应对逆境的呢?1929年6月,红四军在福建召开红四军七大,会上红四军的领导人之间存在严重分歧,毛泽东受到严重警告处分。接着选举前委书记,毛泽东落选。不久他又受到了第二次严重警告处分。那一年重阳节,毛泽东写下了《采桑子·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这七个字如果一遍一遍地体会,就会发现当时毛泽东的情绪比较稳定、状态平和,他没有特别强烈的情绪反弹,没有吹胡子瞪眼,只是在劝慰自己。”汪建新解读,“完整地看这首词就会发现,处在人生逆境的毛泽东,在不断地向自己传递正能量。他的逆境商是很高的。”
“毛泽东一辈子面对无数挑战。中国革命总体特征是敌强我弱,这就是挑战。”汪建新指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些诗词都表现了毛泽东在挑战面前的从容淡定。“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就是大将风度。”汪建新说。
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则体现了他对待胜利的稳重、平静和安然。“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面对胜利,毛泽东没有丝毫的骄傲与满足,这是一位政治家的心态,是一位伟人的情怀。人的一生中或许都有某个辉煌的时候,每个人在自己的能力、职责或权力范围内总能做成一些事情,但是能否像毛泽东那样保持冷静、理性、平和的心态?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