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访谈

【访谈】专访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理事会副主任杨志坚
文字实录
排序 字号 自动更新

主持人

  杨主任您好,请您先跟大家打个招呼。

2023-12-29 10:00:00

杨志坚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广东供销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计划的相关情况。

2023-12-29 10:00:32

主持人

  据了解,今年以来,广东省供销社一直在积极谋划和推进广东供销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请问省供销社是基于什么背景启动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

2023-12-29 10:01:22

杨志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省委、省政府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全国供销总社把服务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工作重心,与广东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支持广东省供销社提升粮食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将广东纳入全国供销总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省。

  开展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是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有效举措。近年来,我省供销社系统围绕粮食生产、收购、储备、保供等全产业链,持续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力度。一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建成4个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150个县域农业生产服务中心和1100个镇村作物技术服务中心。二是社会化服务规模不断壮大。2022年全省供销合作社农资供应量约占全省市场供应量50%左右,完成中央、省、市各级农资保供储备25万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2479.82万亩次。三是服务链条不断延伸。牵头建设汕尾、怀集、南雄等丝苗米产业园,带动优质稻种植60万亩。四是粮食一二三产融合初具规模。在省内多地建设现代化粮库,省部共建的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纳入大湾区三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之一。推广应用丝苗米“湾区标准”,培育出“南雄丝苗米”“怀集丝苗米”“海丰丝苗米”等区域品牌8个。

  虽然广东省供销系统开展粮食社会化服务取得一定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困难。一是中小农户使用优质高效绿色农资比例有待提高。二是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较难开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粮食生产服务。三是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有待提高。我省粮食育秧基地和烘干中心等公共设施供给不足,导致种植品种不统一、烘干率较低。四是“广东丝苗米”公共品牌市场影响力有待提升。我省丝苗米品牌多为地区性品牌,缺乏全国性、全省性公共品牌。五是农民种粮综合性收益偏低。种粮收益低制约着农民种粮积极性,亟需通过专业化的种植服务降低成本以提高产业效益。

2023-12-29 10:02:41

主持人

  听了杨主任有关情况介绍,总体上感觉广东供销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是助力省内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力举措。能介绍一下推进实施方面的具体内容吗?

2023-12-29 10:12:49

点击查看更多
网友留言
自动更新

中国老百姓:我在村里承包了几十亩土地种植水稻,农忙时,会接受耙田、防治、收割等社会化服务,请问广东供销的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会带来什么新变化,对像我这样的种植户有什么帮助?

[杨志坚]相较于传统意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广东供销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是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提质增效工程,核心是加快打造广东供销的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扎实推进密切联结农民的组织体系和面向中小农户的公共型农业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化联农、网络化发展、全程化服务、数字化赋能,为广大农民提供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比如通过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实现全省县域绿色农资快速供应,提高农资保供稳价能力,避免农资价格波动对农户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打造公共型育秧基地,为种植户提供育秧服务,提高水稻良种秧苗覆盖率;依托技术、经验、资源、网络优势,建立标准化的粮食生产机械化服务体系,推动省内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农户提供专业的设备和标准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发展粮食订单农业,构建渠道稳定、运行规范、方便农民的粮食收购网络。

哈哈哈哈哈:作为种粮的农民,我切身感受是种植粮食的收益偏低,“谷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这对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非常大的打击。请问广东供销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对提升种粮农民的收益有什么积极影响吗?

[杨志坚]加强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所以除了实施“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以专业化种植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外,我们还计划实施“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行动”,希望通过育壮大广东丝苗米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大力发展粮食订单农业,打造“广东丝苗米”优质粮食品牌等系列举措,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同时实施“联农带农组织化合作化提升行动”,强化粮食综合服务站联农功能,通过粮食综合服务站,对接小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采用订单农业、保价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吸纳就业等形式,帮助农民提高种粮综合收益。

全部网友留言 我要留言
测试音频

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