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浙江交出了一张粮食生产的“高分答卷”。记者从该省农业农村厅获悉,2020年,浙江粮食播种面积超过了1490万亩、总产达121亿斤,两大指标均创下近五年的新高。
据了解,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将其作为“天字一号”工程实施,去年还专门成立由分管副省长牵头的农业专班,整合相关部门人员力量,统筹推进全省粮食生产保供,并实行“一图(作战图)、一表(进度表)、一指数(推进指数)”赛马机制,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为了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浙江进一步健全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大粮食生产指标权重,同时将粮食生产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省政府督查激励事项,创设争先创优行动激励办法,对粮食生产保供工作位居全省前列、做法有创新、经验可复制的,推荐为“最佳实践”案例,给予财政资金、土地指标、能耗指标等奖励。
与此同时,浙江加大扶持力度,规模种粮补贴由2019年的每亩100元提高到去年的120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还首次出台早稻订单全覆盖政策,实现应收尽收。
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据介绍,2020年,浙江已共清理腾退“非粮化”面积16.4万亩,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62万亩,提标改造粮食生产功能区54余万亩,全省标准农田中,一等标准农田占比达到53%。此外,目前在浙江,各类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已示范带动856万亩,全省三级以上优质晚稻品种种植占比超过七成,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则达到83%以上,位居南方稻区前列。
除了向土地、技术要增量,浙江还在扶持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上做文章。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浙江鼓励引导广大青年、乡贤返乡发展粮食生产,全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率超过六成,千亩以上粮食规模主体达到701个,从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各类组织有13494个,服务小农户超过127万户。
高质量发展还体现在绿色生产上。对此,浙江制定发布了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定额施用标准规范17项,全省7000余家农资店全部落实农药实名购买制度,化肥实名制购买基本实现涉农县全覆盖,去年累计推广稻田绿色生态种养模式404.6万亩,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据介绍,下一步,针对耕地资源紧张、粮经争地矛盾突出、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等现状,浙江提出将坚持走规模化、绿色化、优质化、机械化、社会化、数字化的路子,持续加强政策扶持,推进经营机制创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