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上服务 > 市场信息 > 农业生产资料

智慧农业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发布时间:2023-07-10 信息来源: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责任编辑:办公室

  智慧与农业结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智能“铁牛”田间走一走轻松种好地,手机即可实时掌控农作物生长情况,无人机撒肥撒药作业效率翻倍……这些农田沃野之上的新景象,正是缘于“智慧”对农业的加持,其为传统农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提供了现代化解决方案。

  近年来,吉林省抓住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成熟的有利契机,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的集成应用,农业智能实践愈加多元,正将吉林省农业引向前所未有的智能高效时代。

  智能生产助力农业转型升级

  植入了“智慧芯片”的农业,让一粒种子,在还未种进土里时,智慧的力量便已开始显现:在四平市铁东区永发合作社,产业大数据专家组已为合作社“量身定制”了种植规划,备耕科学又精准;在公主岭市朝阳坡镇,种粮大户采用无人驾驶农机进行智能精播,直线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春种智能又高效;在吉林市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地面摄像头、低空无人机和遥感卫星等多层、立体管控体系,是了解作物长势和病虫害的“火眼金睛”,管理精细又轻松……

  一幕幕生动的场景诠释了数字时代下乡土沃野的巨大变化。无论是春播夏管,还是秋收冬藏,农业生产的各环节都不乏“智慧因子”。去年,吉林省粮食产量再次突破800亿斤,正向“千亿斤粮食”的目标迈进,“藏粮于技”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样在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智慧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为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加快融合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目前,吉林省以四平市铁东区小塔子村永发合作社、梨树县卢伟合作社为试点,结合耕、种、管、收全过程,集成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北斗卫星、大田物联网、农机智能装备等数字化手段,从基础信息管理、资产、生产管理等7个方面开展数字改造,实现了生产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投入品使用精准化、应用服务个性化。

  数字“智”理激发乡村新活力

  全村农、林、水、路、田等情况全方位展示;村务、政务、通知公告可在线查看,并与村委会实现信息互动;种植养殖难题通过手机就能找专家指导……一部手机即可开启医疗、保险、金融、农业专家咨询、电商购物等个性化服务。

  吉林省“数字村”建设始于2021年,数量已从首批的12个试点村增加到30个,数字村应用已覆盖369个,完成了纵向到村、到户、到人,横向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试点示范。两年的实践证明,“数字村”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基层治理工作的“触角”之所以能够延伸到乡村各个角落,离不开集合海量数据、涵盖诸多服务功能的智能平台。2019年,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建设运营商整合32套服务三农的应用系统,将底层数据打通,建设了一个具备省市县乡村五级架构的吉林省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以下简称“吉农云”)。同时,为便于农民和各类主体上云应用,设计了手机应用端“吉农码”,实名注册人数已达48.3万人。

  一“云”一“码”一“村”一“社”,探索推动了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开拓新服务,引领拉动了对农服务,助力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

  多元联合打造数字服务生态圈

  乡村振兴需要多元参与,智慧农业建设亦是如此。

  去年6月,在吉林省“共享元”数字农业农村服务联合体建设大会上,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吉农云”建设运营商(吉林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股份公司)与31家企业签订“吉农云”“共享元”数字农业农村服务联合体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值得一提的是,签约企业涵盖智能科技、农资农服、网络通信、金融保险、医疗康养、休闲乡旅、收储物流、电子商务等11个领域。截至目前,签约机构达到63家。

  联合体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据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联合体依托“吉农云”平台,以农业大数据建设应用与服务为基础,以渠道共享、能力共享、用户共享、数据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方式,加快促进“共享元”成员单位与用户之间供给与需求的融合,合力打造吉林省数字农业农村产业服务新生态。

  2022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联合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2年)》,提出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创新、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建设等重点产业和领域。吉林省这一联合体的打造,正是引进全国优质资源,打造开放、共享、互惠、互利的数字农业农村服务生态圈的有力举措,将为服务吉林省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数字农业关键技术落地应用形成新发展合力。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