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韶关南雄市供销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上级决策部署,以主动作为、实干担当的精神,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供销社的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优势,多措并举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为南雄市“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24年,南雄市珠玑供销合作社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
一、推动丝苗米产业园落地生根
南雄市是全国、全省双料产粮大县,根据省供销社在粮食主产区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布局,南雄市供销社乘政策之势,梳理区域优势、丝苗米产业基础优势等情况,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争取政府在土地流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支持,成功在长迳村流转土地100亩。2019年,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落户珠玑镇长迳村,总投资3.5亿元,涵盖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粮食加工、冷链物流、直供配送等丝苗米全产业链经营主体。依托丝苗米产业园内的各项设施和实施主体,短短几年时间,南雄市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从最初服务1000多亩次发展到超4万亩次,服务范围拓展至周边乡镇。
二、绘就高标准农田丰收景色
南雄市位于粤北山区,农田基础条件并不完善,机械化作业难度大,随着劳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传统种粮模式效益越来越低。南雄市供销社以南雄市实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为契机,协助市供销社争取省供销社的支持帮助,创新EPC+O建管运一体化模式推进宜机化改造。项目争取后,迅速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全面了解农田的现状和需求,到大树下、池塘边,向群众讲解土地流转相关政策,顺利动员珠玑村、塘东村、里仁村、承平村、太和村、马战村等6个村集体1000多户村民参与。全社干部职工分片包村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打通与群众之间的沟通壁垒,有效找到化解矛盾纠纷的“发力点”,协调项目青苗补偿、电线杆迁移等20多宗纠纷,确保项目有序推进。2024年建成5500亩供销高标准农田,10000多块规则不一细碎分散的“小田块”整合为几百块“大田块”,为丝苗米产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该模式成功入选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三、探索社村合作发展新路径
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南雄市供销社结合产业特色优势,积极筹备申报材料,成功争取“社村”合作改革试点项目。2024年与农服组织合作,在丝苗米产业园建立了农产品综合服务站,通过政府支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统配统施等项目,以及龙头企业带动,迅速扩大了社会化服务面。与南雄市社村运营公司合作,对高标准农田实施统一土地流转、种植品种、托管、订单收购、品牌打造、收益分配等“6个统一”模式,承接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技培训等服务,经营收入大幅提升。通过品牌建设,新天润南雄丝苗米获评第四批广东丝苗米认定产品,“南雄丝苗米”品牌,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供销高标准农田亩产值提升至4000元,大米销售利润的30%返还给村集体及小农户,2024年带动6个“社村”合作试点村实现分红收益94.01万元,其中塘东村13.77万元、珠玑村9.03万元、里仁村7.21万元、承平村15.37万元、太和村21.55万元、马战村27.08万元。
时隔20多年,南雄市供销系统再次获得全国先进集体荣誉,这份荣誉不仅属于供销社,更属于每一位扎根农村、拼搏奉献的基层供销人。南雄市供销社将继续发扬和传承“背篓精神”和“扁担精神”,围绕南雄10万亩供销高标准农田、“社村”合作改革等重点工作,持续提高为农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