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消费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上服务 > 市场信息 > 日用消费品

小菜园里天地大——“菜篮子”工程的常州创新

发布时间:2021-08-19 信息来源: 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办公室

  “菜篮子”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生活,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菜篮子”建设更是兜底的民生工程。最近,记者在江苏采访时发现,常州小菜园建设有声有色,不仅得到生产者的欢迎,也得到城市居民的赞许。

  “菜篮子”对每个城市都是不小的难题。常州创新不仅打破了把“菜篮子”甩给主产区、把流通甩给大市场的习惯性模式,而且解决了诸多问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十分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从美丽乡村建设起步

  “人居环境整治中,人们往往偏重农房外立面,而忽视房前屋后的田园、空地。”美丽乡村建设的这一局限,让常州市农业农村部门感觉必须要有所作为。

  常州地处苏南,经济发达。随着生活条件的日渐提高,人们对“菜篮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这一要求却很难得到满足。由于蔬菜尤其是叶菜生产,受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价格波动频繁、质量安全控制难等因素影响,本地菜农往往望而却步。因此一直以来,常州“菜篮子”只能依靠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价格和质量都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决定,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利用闲置土地、闲散劳动力,围绕绿色、共享理念,开发小菜园。小菜园优先考虑种植本地蔬菜品种,以露地种植为主,单块面积控制在2亩以内。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安排项目资金、进行生产技术指导;村集体负责落实流转土地、组织农户绿色种植,每亩定量在8000斤;有关单位负责按每斤1.5元的价格进行收购,亩均实际收益达到1.2万元。

  在常州市副市长许峥看来,“菜篮子”工程的关键是解决供求平衡,要在理顺价格的基础上,改革生产、流通体制、调整产品供给结构,让关联各方都能从中得到实惠。“蔬菜供应不仅量大,而且要求新鲜。这给小菜园建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市场机会,因此我们要求本地品种、露天种植、24小时送达。”许峥说。

  组建小菜园农业发展中心

  生产者有利可图,市场有旺盛需求。但供需之间的主体如何构建,由谁来担当这一重任?常州组建成立了民营非盈利机构“小菜园农业发展中心”。

  该中心主任陈娟告诉记者,中心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民,其职责就是对接渠道、组织推广,将小菜园所生产的蔬菜送到市民手中。营销推广分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打造“常州小菜园”微信小程序,通过直播、抖音、社群进行推广;线下则依托社区、食堂、公园、乡村驿站,全年开展推广。

  为了唤起用户对本地产品的感情,常州专门建起互动体验馆。其中既有农产品展示、直播销售,也有农业文化的传播、农产品的品鉴体验,还有精美小菜园的展示体验。所展出销售的全部是地产农产品,超过300种;精美小菜园展示区则可以让消费者直观地看到小菜园“露天菜、本地菜、绿色菜,当天采摘当天供应”的运作模式。

  产品设计上,中心还推出了认养模式,按照每年一亩地或一分地收取一定认养费。不仅大量的个人用户,还有电信、金融、保险等多家企业用户,都认养了小菜园。

  小菜园,大作为

  因为洞察消费者需求,产品定位准确,同时因为政府背书,推广有效,常州小菜园很快在常州市民中形成了口碑。小菜园数量从2018年的102个迅速增加到今年的1017个,预计今年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家庭农场、企业(园区、基地)等自发建成精美小菜园3000多个,完成蔬菜播种面积近万亩,生产绿色、优质地产蔬菜1000多万斤。

  目前,常州小菜园已经探索建立起一整套可行的运营模式,这就是“农户分包+单位认养+第三方物流+电商平台”。农业农村部门发挥职能管理优势,在项目推介书设计、项目建设标准制订、蔬菜种植模式优化、验收考核体系拟定等方面进行总体构架,在小菜园规划设计、地点选择、栽培管理等环节进行手把手业务指导。

  4年来,小菜园累积向市民发放提货券300多万份,礼包1000多份。尤其是通过小菜园进社区、一分地推广、一对一认领等,不仅满足了市民高品质消费的要求,还对农户增收产生了积极影响。

  据了解,小菜园带动全市800多个闲散劳动力贫困户实现增收。以每亩认养费1.6万元计,除去土地租金、投入品、物流费,人工工资可达1万元。也即每户农户只要在家门口管理2-3亩小菜园,至少可获得2-3万元收入。

  “到2025年,全市将培育150个小菜园示范村,建设5000个绿色小菜园、一万个精美小菜园,辐射带动绿色蔬菜占比由30%提高到65%。”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昙云作出了展望。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