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在赤壁供销小罗湖田园综合体智能温室大棚里,工作人员忙着栽培蔬菜秧苗。小罗湖田园综合体总规划面积1.5万亩,预计投资17亿元打造一个集农业观光、生态体验、休闲娱乐、健康养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田园综合体。 (农村新报通讯员 易晓元 摄)
编者按
30天建成96家县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成为城乡保供“稳定器”、稳价“压舱石”;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四类经营服务主体50天实现开业率“四个百分百”;备肥供应145万吨,有力保障了春耕生产;针对农产品滞销等问题,106天上行销售各类农产品247.9亿元……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年的开始变得异常艰难,全省供销社系统全力打好“抗疫、保供、春耕、促销、重启”等多场战役,交出不易答卷,用实际行动诠释关键时刻为农服务国家队和主力军的供销作为,也展现了供销社五年综合改革焕发的熠熠生机。
“面对中央确定的5年阶段性目标收官交账期,我们要切实把‘四个创新’‘十大工程’作为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有力抓手,进一步推动中发11号文件和省委22号文件落实落地。”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主任曹松如是说。
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
“自从村里成立了供销社,除了购物、水电缴费、快递送收等便民服务,我们还深度介入村集体经济开发。”9月18日,在襄阳谷城县盛康镇双堰村供销社,村支书陈春道看着购物的村民,喜笑颜开。
这是谷城首家村级供销社,负责人正是陈春道。2019年以来,双堰村供销社建成1000亩高标准虾稻共作基地和500亩优质虾苗繁育基地,帮扶社员发展茶园、果园等,帮助村集体年增收13万元,解决贫困户就业52人,人均增收4200元。
无独有偶。去年,黄冈首家村级供销社黄梅汊湖口村供销社成立,该社采取“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将全村800亩水田全部流转,实行稻虾共作。村民们享受到每亩不低于500元的保底收入,并务工实现二次增收。
在湖北,像这样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村级供销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社有2.3万家,行政村覆盖率90%以上。省市县镇村五级组织体系已健全,基层社达1156家,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
人散、网破、线断,一度是基层供销社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全省供销系统坚持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增量扩张的同时提升基层社质量。如今,县级社统筹城乡经营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社分类改造恢复重建基本完成。
今年,县级社购销总额占全省系统比重超过70%,全国总社“百强县级社”不少于8个;“四有”基层社达320个;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达9501家,国家级、省级示范社689家,已初步形成了形式多元的基层服务组织体系。
“3公里服务圈”兴起
“自从土地交给公司托管,再也不用为种田、卖粮操心了。”9月8日,看着福泽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农机在自家田里奔忙,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下涂村5组村民唐贵林一脸轻松。“我家19亩田全部托管,每年粮食收购和务工收入加起来3万多元。”
襄州区70%的农村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农民面临“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区供销社引入社会资本,成立襄州区福泽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形成统一耕种、管理、收储、分配“保姆式”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全托后夏秋两季每亩降低成本110元,农民还能务工增收。
在监利市,尚源供销社主任欧阳斌被当地百姓亲热地称为“老板农民”,但他更愿意称自己为“农民老板”。尚源供销社注册尚禾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按照统一供应优良品种、育秧插秧、订单收购等“六统一”模式,实现水稻全程打包服务,不仅让农户每亩节约成本210元,还实现了每亩田增产粮食100斤。
尺八镇周祠村3组脱贫户张其凤家里13亩稻田通过托管,一年挣下1.3万元外,儿子还在尚禾培养下成为一名农机手,年挣6.9万元,去年一举把外债还清了。谈起尚源供销社,张其凤感激不已。
近年来,全省供销系统以服务创新为抓手,立足耕、种、管、收、加、贮、销全产业链,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和手段,打造“3公里服务圈”。今年1至7月,全系统土地托管面积564.27万亩,同比增长49.53%;土地流转面积229.48万亩,同比增长54.07%;配方施肥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123.55万亩,同比增长86.35%。
撑起农村现代流通主渠道
“我们需要采购100到200人的生活食材!”宜昌十八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蓉回忆,1月21日晚上,接到来自中建三局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的紧急电话,可当时各大农贸市场几乎全部关门歇业。
黄蓉带队连夜下沉3个乡镇11个村进行收购并快速检测,奔波整整一天一夜,按时完成配送任务。回宜昌后,她又接到全市172个小区居民生活物资的保供任务。
抗疫期间,针对市民买菜难、买菜贵难题,供销社举全省系统之力,主动“站出来”,逆行出征,切实扛起保供稳价“国家队、主渠道、主力军”责任——
在武汉,“供销集市”建立网点450个,日均供应量500吨;
在荆州,建立“农超供求平台”微信群,采购物资500吨、防疫用品17万件,蔬菜等生活物资七成以上是供销社供应;
在荆门,东方百货、金城集团1200名职工坚持战斗在一线,利用强大的渠道和配送能力,打造百姓身边的惠农优鲜;
在潜江,“供销送货郎”活跃城乡,送货1000余次……
近年来,全省供销系统以经营创新为抓手,加快建成全省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目前,全省农资流通、日用品、农产品、再生资源回收四大网络具有一定规模,建成各类经营服务网点6万多个,建有农村电商服务站3.2万个,县级运营中心89个。全系统在传统化肥、农药、农膜、种子、棉花等业态基础上,涌现“一网”(供销E家)“一宝”(第三方“支付宝”)“一绿”(茶业)“一白”(再生资源)等新业态。
“三会”“两库”释活力
7月,宜昌市供销社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补选了理事会理事,根据市组织部提名补选了理事会副主任。
这是该社落实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以下简称“三会”)制度的又一落地举措。去年9月,宜昌市社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系统内108名代表及25个市直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代表参加会议,通过新修订的《宜昌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章程》。
“‘三会’制度建设是健全组织体系,拓展服务功能的有力抓手。新章程的通过,为宜昌市供销社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宜昌市供销社主任谭家军欣慰表示。今年以来,全市各县市区分别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9月底可实现县级社“三会”制度全覆盖。
这样的全覆盖在武汉市区两级社也已实现。今年6月,武汉市供销社监事会成员前往江夏、汉南、蔡甸、东西湖等区社指导,纾难解困,当起名副其实的“店小二”。
目前,以社企、社资分开为方向,全省17个市州、86个县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落实了各自职责。62个市县成立了社资委或社资公司,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对社有资产监管。
此外,以“两库”(项目建设库、储备库)建设为平台,有效推动了“社有企业成长工程”。截至目前,全省系统培育社有企业734家,年销售过10亿元的有1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