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州市推动废玻璃、废木、废塑料、废皮革、废布碎等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促进垃圾分类工作。今年1至11月,全市回收处理再生资源共约260万吨,其中低值可回收物约102万吨,建设完善了社区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处理分拣中心6个、区域回收中转站28个、社区便民回收点近400个,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收运一体”的效益初步呈现。
一、扩大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对接的服务范围。越秀、海珠、荔湾、白云、黄埔、番禺、花都、增城8个区的资源回收对接垃圾分类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天河、从化2个区的对接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市共有150个街镇开展了对接服务工作。市、区供销合作社与城管部门建立了两级协同运行工作机制,在开展对接服务的街镇辖内,发动机团单位自觉参与强制垃圾分类工作。优先在100个强制垃圾分类样板小区实现资源回收对接垃圾分类全覆盖和可回收资源应收尽收,在其中62个强制垃圾分类样板小区布设了多功能回收箱,开展了定时定点回收及发动居民主动参与的宣传活动。
二、增强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处理能力。在肇庆四会新建废玻璃处理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年处理能力达20万吨。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加工质量和处理能力,引进了德国先进的光分选技术对广州白云区、肇庆四会的废玻璃处理中心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废玻璃处理技术和加工质量更加成熟,申请废玻璃处理技术专利12项。新建、改造大件家私拆解中心和园林废弃物处理中心,促进废木的回收处理。今年前11个月,全市回收处理废木约25.3万吨,处理园林废弃物约2.1万吨,回收拆解大件家私约31.1万件。推进了废旧纺织物(布碎)、废皮革回收处理的试点,海珠区回收废旧纺织物(布碎)约2.5万吨,花都区回收废皮革约2600吨。
三、创新发展智能回收服务。推广应用“互联网+”、智能回收、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垃圾分类收运效率,建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用户、车辆、站点等一体式信息化管理。建立了92回收APP,推广到广州和清远两市53条街镇。总注册用户数量20万人,预约回收下单数量5万个,定时定点垃圾分类17万人次。微信的“城市服务”直接接入“92回收”。从线上链接到线下布局,在全市200多个社区布设了370多个多品类回收箱和旧衣回收箱,还在大型商业综合体、机关单位布设回收设备。
四、借力C40城市气候联盟分享“广州模式”。2015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实行《广州市购买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服务管理试行办法》;201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推介了广州“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案例”。2017年广州市在C40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研讨会上向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介绍了以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垃圾分类减量的做法,为垃圾处理提供了“广州模式”。2017年12月18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播出节目“新时代 怎么干 广州:垃圾分类有‘法’了”,认为“两网融合”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环节的衔接,形成了统一完整、协同高效的全过程运行系统,有效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解决了垃圾难治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