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的通知
粤府办〔2025〕1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东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5年1月3日
(本文有删减)
广东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部署的重要任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降低我省全社会物流成本,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力争降至13%左右。综合运输通道枢纽网络布局更加完善,货物运输结构显著优化,铁路货运量及周转量力争稳中有增;水路货运周转量合计占全社会货运周转量的比例保持在全国前列;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力争达到120万标箱。培育建成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基地,“枢纽+通道+网络”的物流设施体系更加健全,智慧化、绿色化、标准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现代物流对产业链韧性安全的支撑显著增加。
二、加快优化运输结构,建设与双循环相适应的骨干运输网络
(一)深化铁路货运改革。细化落实国家铁路货运市场改革方案,深化铁路与社会物流企业、大企业合作,开展物流总承揽,推广铁路“门到门”全流程服务,促进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转型。完善铁路货运价格灵活调整机制,鼓励与大企业签订“量价互保”协议。深化高铁快运市场化改革试点,完善高铁货运运行规则、定价模式。加大载客动车组、确认车和载客动车组预留(扣票)车厢等捎带运输量,大力发展直达货运班列。加强疏港铁路与干线铁路衔接,加快推动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工矿企业、物流园区及粮食储备库接入铁路专用线,降低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和使用费用,推进铁路专用线共用。
(二)提高公路货运组织化程度和效率。指导网络货运平台规范发展,鼓励平台型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扩大服务运营网络。加强网络货运领域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合理设置货车通行区域、线路、时段要求,对不同类型新能源货车、冷藏运输车、蓝牌货车的城市通行给予便利,畅通末梢通行。各地不得针对货运车辆车籍实施排他性区域限制措施。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实施方案,鼓励和指导有条件的地市对辖区内高速公路实施通行费优惠措施,鼓励新通车高速公路免费试运行,支持经营性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自主实施差异化收费。
(三)提升内河航运能级。着力完善港航基础设施,充分挖掘珠江-西江黄金水道等内河航道潜能,推动北江航道扩能升级上延工程、顺德水道航道扩能升级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疏通分岔支流堵点。推动内河航运与海洋运输贯通,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加快建设江海联运枢纽及码头设施,发展“水水中转”“江海直达”“驳船快线”等运输模式。发挥粤桂合作平台作用推动提升西江上游船闸通航能力。优化内河船闸过闸申报和预约流程,加快推动网上办理。鼓励引导工矿企业、粮食企业等将货物“散改集”,中长距离运输主要采用铁路、水路运输,水路运输优先使用LNG、电动等新能源船舶。
(四)推动航空货运专业化发展。支持广州、深圳完善航空联运转运设施,推进省内各中小机场货运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项目建设,研究加强专业航空货运功能。加强航空货运、寄递企业机场空侧场地用地保障,支持自建货运设施。争取国家民航局支持放宽货运航班白天时段运行限制,简化航权时刻申请流程。在运力引进、时刻申请、运行保障、安全标准等方面对全货机给予政策倾斜,扩大机队规模。加快推广航空货运电子运单。
(五)加快多式联运创新发展。鼓励港口航运、铁路货运、航空寄递、货代等龙头企业及平台型企业积极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型,培育一批稳定运行、品牌运作的多式联运产品。加快探索海铁联运业务应用场景,推动“单一窗口+海铁联运”物流模式的多方协同合作。深入实施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复制推广成熟经验。
三、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完善与生产力布局协同的物流网络
(六)系统推进物流枢纽建设和功能提升。推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东莞、湛江等市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加强国家物流枢纽间互联互通。深化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促进国家物流枢纽与综合货运枢纽、港口、机场、铁路物流场站、邮件、快件转运中心等交通基础设施高效协同,全面融入国家“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充分发挥枢纽资源集聚和城市特色产业优势,推动现代物流和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支持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支持在广州设立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动超大特大城市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增加城市物流“平急转换”能力。
(七)加快大宗商品物流发展。提升港航基础设施对大宗商品的接卸能力和航道通航能力。鼓励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大宗商品供应链联盟,探索“供应链大厦”模式,吸引一批上下游交易企业,加快形成集聚效应。支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平台,设立期货交割仓。支持深圳建立农产品离岸现货交易平台。
(八)强化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加快完善广东“7+N+X”现代冷链物流设施网络。支持广州、深圳、汕头、东莞、江门、湛江、茂名等地做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农产品直供配送网建设运营。推动冷链资源下沉,布局建设田头冷链设施,为小农户、农民合作社等提供田头预冷、冷藏保鲜等服务,引导农产品错峰上市,向深加工发展,提升商品化水平。推动完善船载冷链设施,支持重点联动渔港建设海产品保鲜、冷藏、冷冻、预冷等冷链设施。加大冷链物流全流程监管力度,消除“断链”隐患,减少生鲜农产品流通领域损耗。
(九)完善县域物流体系。完善市区到县城并辐射中心镇的高速公路,全面实现“国道通县城、省道通乡镇”,加快推进普通国省道低等级路段提级改造,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工作,支撑服务“百千万工程”。推动构建以县级物流中心、乡镇物流综合服务站、村级物流服务点为支撑的县乡村物流网络。持续推进“一村一站”工程,加快“多站合一、一点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在严格落实客运安检标准基础上,推广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探索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运营新模式,打造县域商贸流通新型节点。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新增10个支持县。大力发展农产品直供、农超对接、生鲜电商等流通新模式,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动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等开设品牌农产品销售专区。
(十)促进即时配送健康有序发展。提升经营主体市场准入的便利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市在同一地级以上市范围内,试点开展企业跨县区“一照多址”。鼓励行业创新服务业态,探索新型配送模式,拓宽业务范围、销售渠道和应用场景,优化即时供给能力。
四、提升现代供应链管理水平,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
(十一)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创新应用。建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清单,鼓励大型平台企业、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提高中长期物流合同比例,推广一体化、柔性化、智能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加快库存周转。引导重点制造业企业建立物流需求清单沟通机制。鼓励通过行业协会或联盟等方式提高组织化程度。按照“一园一策、一企一策”思路,支持推动重大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建设时统筹布局配套综合物流设施,推动物流枢纽与产业园区布局优化。开展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试点示范工作。
(十二)提升商贸供应链协同水平。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培育建设,增强城市流通保供能力。开展专业商品市场优化升级行动,支持广州建设国家商品交易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城市,推进专业市场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改造,培育一批商品市场综合服务示范基地。鼓励平台型、科技型企业利用数字技术降低中小微商贸企业进驻和服务费用。
(十三)大力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统筹优化全省港口资源,促进协同发展,鼓励港口经营龙头企业做强做优。推动广州、深圳、珠海等机场以资本为纽带加强合作。聚焦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试点,在每个产业培育2—3家具有生态主导力的示范链主企业。鼓励链主企业发起成立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企业、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联盟,打造一批产业物流融合品牌。
五、大力发展国际物流,提高产业链稳定水平
(十四)进一步提高进出口环节物流效率。落实口岸收费公示制度,增强口岸收费的透明度和可比性。规范船代、货代收费项目,推动港外堆场规范洗修箱、二次吊箱等作业标准及收费行为。推行“数字口岸”建设,提升无纸化通关比例。巩固压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全面推广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扩大跨境电商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试点,对符合条件的进口商品实施“先放后检”。保障生鲜、特殊、急需货物实施24小时通关。推动有条件的港口实现24小时通关,实现海空港企业作业和海关监管的高效协同。
(十五)加快推进粤港澳物流协同发展。优化粤港集装箱驳船航线,进一步扩大“一港通”“组合港”等应用范围。推进“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建设,创新跨境海空联运模式。积极发展大湾区公路跨境多式联运,深化粤港“跨境一锁”合作。在粤港澳物流园研究探索开展航空打板及安检查验前置模式。结合中远期车流增长预期,推进大桥三地口岸通关模式创新,共建“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
(十六)提升“新三样”出口物流效率。加强省内港口适应“新三样”出口的堆场建设,加快推动滚装码头建设。支持跨境电商含锂电池产品、化妆品出口常态化。推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出口产品货物经港珠澳大桥运输。开展新能源汽车物流提升工程。支持南沙、小漠等主要汽车口岸拓展外贸直航直靠航线。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出口“抵港直装”模式。鼓励通过滚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并举的方式发展汽车海运业务。加大对“中欧班列+汽车”支持力度,支持企业选用JSQ班列。
(十七)加强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支持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完善国际运输通道。优化大湾区港口群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加强粤东、粤西港口群国际航线培育。加大开行电商班列力度,对于经电商平台企业交易具有可溯源的物品,减少二次安检和拆箱等工作。推动铁路国际联运单证物权化,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探索试点。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合作等方式与东道国寄递企业开展合作,提升海外“最后一公里”履约能力。
六、提高物流发展生产力,提升物流智慧化、绿色化、标准化水平
(十八)推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搭建广东省物流地图平台。推动实施物流地图平台维护运营开发项目,建立长效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推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海关等部门和单位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和开放互联,逐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多部门、多环节作业场景信息共享、操作同步、业务衔接、一站式服务。加快建立社会物流统计分析体系。
(十九)推动发展物流新质生产力。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提高物联网、人工智能、5G和北斗等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融合应用水平。大力推动无人车、机、船、仓以及无人装卸等技术装备在物流领域应用,推广一批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结合的物流新模式。支持开通更多无人机B2B、B2C物流配送航线,布局“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积极推动无人机物流场景规模化应用落地。支持广州、深圳等市创建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用足用好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政策,积极支持物流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技术装备纳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支持相关研发制造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依法享受相关税收优惠。
(二十)发展物流绿色新模式。鼓励物流园区向低碳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支持物流园区与供应链上下游协作降低碳排放水平。开展绿色物流企业对标达标行动。引导市内短途货运配送更多采用新能源货车,鼓励主要港区推广应用新能源货车从事集疏运。促进快递包装绿色化、标准化、减量化和可循环,推广电商快递原装直发。鼓励产品包装和物流器具生产企业申报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
(二十一)推动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建设,支持托盘租赁企业发展,鼓励引导生产、流通、商贸等企业组建托盘标准化联盟。发挥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推动流通领域基础设施、载运工具、集装设备、票证单据、作业规范等标准体系研究和重点领域标准研制,引导产业技术联盟率先推广,支持骨干核心企业示范引领。
七、加强物流发展配套支撑体系,强化组织实施保障
(二十二)加强物流发展资源要素保障。各地在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施中,预控物流运输系统等大型设施空间布局及规模要求,引导物流企业集聚发展,提高物流用地集中程度。各地在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时,统筹考虑物流企业发展用地需求,及时纳入年度供应计划。依法依规保障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临空经济区、临港经济区等的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仓储设施项目用地、用海、用岸线的合理需求。支持以长期租赁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应物流仓储用地。强化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推动普通高校、职业学校加强物流、采购、供应链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鼓励物流企业、行业协会、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科研机构参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二十三)加强投融资政策支持。支持重大物流项目建设。依托“粤信融”征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交通物流行业“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交通物流领域的支持力度。强化上市后备资源培育,持续推动符合条件的物流供应链龙头企业到境内外交易所上市挂牌,支持上市公司实施产业化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按照改革事项清单化、建设任务项目化要求,强化责任担当,抓好组织实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扎实推进本方案落地见效。省发展改革委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推动各部门细化落实目标和任务,制订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定期会商解决全省现代物流领域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对接国家部委,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具体方案和配套政策,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