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上服务 > 市场信息 > 再生资源

“变废为宝”筑牢首都农业绿色基石

发布时间:2019-04-08 信息来源: 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办公室

  为彻底解决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多年来北京市始终围绕“种养加循环、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各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工作。经过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多年探索,建立了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农业废弃物有机肥加工、林果残枝有机覆盖物加工等先进技术模式,成功解决了大田作物秸秆、蔬菜废弃物、林果残枝、畜禽粪污等多种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难题,所产出的产品还能继续回用于农业生产,为农业生态绿色发展提供了装备配套和技术支撑。

  大田作物秸秆:就地还田为主,离田应用为辅

  目前北京及周边地区大田作物秸秆种类多、分布广泛,数量比较大的主要是玉米和小麦秸秆。大田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在于要简单易行成本低,因此,能就地粉碎还田的尽量还田,部分无法还田的区域采用机械捡拾打捆进行离田应用。

  据了解,目前北京主要的大田作物秸秆利用技术包括“机械化粉碎还田”和“机械化捡拾打捆”这两项。所谓机械化秸秆还田是在机械化操作的基础上,在作物收获同时对秸秆进行粉碎,并铺撒在田地中,秸秆腐烂后可以达到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目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均采用这种方式处理秸秆,相关机械设备也十分完善。

  而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技术是通过秸秆捡拾打捆机,将小麦、玉米收获后的残留秸秆捡拾打捆。成形后的秸秆捆体积小而紧密,便于运输和贮存,可后续用于饲料、基料、秸秆气化等方面,是农业化、能源化利用的基础,可有效解决因机收或者人工收获后农田秸秆残留量大的问题,不仅能够实现残留秸秆的综合利用,而且有利于提高下茬播种质量,解决个别农民因播种而焚烧残留秸秆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技术推广应用,目前北京市大田作物秸秆处理已经形成了以农机合作社为核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通过设备补贴、技术指导等方式,培育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提高秸秆收集处理能力,使其逐渐成为秸秆处理的主力军,从而充分发挥市场化功能和主观能动性,促进秸秆利用工作的持续推进。目前,北京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8.5%以上,基本实现了秸秆全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成效。

  蔬菜废弃物:加工有机肥料,实现产业融合

  蔬菜种植是北京农业的传统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蔬菜的种植,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满足了生活需求,但同时也产生大量的蔬菜秸秆废弃物,据测算,每亩蔬菜大棚年产废弃物(茎秆、烂果等)3吨左右。蔬菜废弃物大量堆积、乱堆乱倒、填埋等处理方式导致了周边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病虫害滋生,成为限制该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在“绿色北京、宜居城市”的目标定位下,探索建立了蔬菜废弃物有机肥加工技术模式,不仅可以实现蔬菜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所生产出的有机肥还能继续回用于农业生产,是一种实现农业种养加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等政策的落地实施也具有重要作用。

  据了解,该技术主要采用好氧堆肥技术,将蔬菜残株烂果等植物性废弃物粉碎后,与畜禽粪污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联合堆肥,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弃物,生产生物有机肥料。产出的有机肥料回用于农田生产,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种养加循环发展。经过多年的培育扶持,目前北京市已成功实现了蔬菜废弃物有机肥加工产业化,顺义区、房山区、怀柔区等京郊蔬菜产区均投入应用了该技术模式,并配套相关扶持政策,支持技术推广,先后涌现出了北京奥格尼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丰泰民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永丰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专业从事农业废弃物有机肥加工的企业,不断推动整个生态循环产业蓬勃发展。

  畜禽粪污:固液分离收集,还用农田生产

  作为首都,北京市必须解决好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问题,杜绝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随意堆放造成的空气、水体以及土壤污染问题。近年来,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结合北京市养殖业特点,探索适宜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逐步形成了“固液分离、肥料加工、循环利用”的技术模式,根据养殖企业养殖规模设计建造与其相匹配的固液分离、污水生化处理、固体粪肥还田等系统,对养殖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

  据悉,该技术主要通过粪污自动收集系统、格栅机、沉淀池、沉沙池、固液分离机、絮凝反应器、叠螺脱水机、好氧处理池、厌氧处理池、自然氧化塘等农机化技术装备,完成粪污的资源化处理,将经过固液分离的畜禽粪污分为干粪和粪水分别进行资源化利用。通过配套搅拌机、翻倒机等设备,将干粪与蔬菜废弃物、干秸秆等植物性废弃物混合发酵,最终加工成为有机肥料等高附加值产出物,继续回用于农业生产;粪水经过沉淀、杀菌后,利用液肥施肥罐车等撒施设备,回用于农业生产,从而实现了畜禽粪污的全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林果残枝:三级处理模式,促进全量利用

  针对全市林果残枝资源化处理难题,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开展了林果残枝三级利用机械化技术试验研究,成功实现了各类林果残枝的全量化利用。

  林果残枝三级全量化利用机械化技术模式是根据木质残枝的生物学特性,选用高效的粉碎机将残枝破碎,并把破碎后的残枝分选为1-5cm、0.2-1cm、小于0.2cm这3个等级,分别用于有机覆盖物加工、栽培基质加工和有机肥加工,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林果残枝的全量化利用。

  据了解,经过处理后的有机覆盖物可以在小区、公园、道路、城市裸露地等范围中广泛使用,不仅可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吸附扬尘,还能根据需要搭配不同色彩,拼接多种造型,起到美化城市、打造景观的作用。而栽培基质加工主要以林果残枝为基本原料,添加适量的稻壳、生物炭,并加入生物菌剂,按一定的配比堆置而成,可替代土壤用于作物栽培。在有机肥加工方面,采用好氧高温堆肥技术,将林果残枝、大田作物秸秆、蔬菜烂秧烂果等植物性废弃物粉碎,与牛粪等畜禽粪便混合后添加菌剂进行堆肥发酵,最后经筛分装袋后加工成为商品有机肥,回用于农业生产。

  今后,北京市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准确把握“大城市小农业”和“大京郊小城区”的市情和发展规律,加大改革力度和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生态循环发展,为全市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增添新动力。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