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上“快速道”。根据即将出台的《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东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实行“三步走”。其中,今年将推动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率先建成莞城街道、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今年第二季度起,这三个示范片区启动住宅小区“楼层撤桶”、“收集点改造”及“定时定点投放”,并于年底前全面完成。
今年率先建成三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据了解,从2020年-2025年,东莞将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明确分类标准,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形成切合东莞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东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按照“三步走”实施。其中,今年内,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莞城街道、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南城、东城、万江三个街道30%以上的社区(含党政机关、商场、企业、餐饮单位、住宅小区、自建房、公园广场等所有区域)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农村实际情况,分别在中心区和1个农村(社区)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制度。
2021年底前,南城、东城、万江三个街道80%以上的社区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镇的中心区和1个农村(社区)分别推进80%以上的区域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22年底前,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和四个街道完成示范片区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镇的中心区和1个农村(社区)分别完成示范片区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打造东莞特色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样板。
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省地市级前列。
第二季度起,示范片区住宅小区“楼层撤桶”
据了解,东莞实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四分类”标准,分类标识颜色分别对应蓝色、红色、绿色、黑色。
从今年第二季度起,莞城街道、松山湖、滨海湾新区等示范片区,启动住宅小区“楼层撤桶”、“收集点改造”及“定时定点投放”,合理配备分类收集容器,结合居民生活习惯,设置投放时间及定时、误时投放点,并于年底前全面完成,其余镇街根据示范片区建设进度推进。
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实行分类运输,推行“桶车同色”、“标识明显”分类运输,提倡通过技术革新提升中转压缩效能、采取源头滤水滤油等,实现运输环节减容减重。通过中转站新建及升级改造,实现各类生活垃圾收贮、分类、中转等综合功能。
此外,将针对性建设完善“可回收物分类收运处理系统”、“有害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厨余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大件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园林废弃物收运处理系统”等五大系统,做好有力的硬件支撑。
其中,在大件垃圾处理方面,今年年底前,各园区、镇(街)将以村(社区)为单位,合理设置若干个大件垃圾集中投放点,向社会公布预约上门收集联系方式,居民家庭大件家具可进行预约处理。
生活垃圾分类,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东莞将通过“开展现场引导”、“开展宣传发动”、“推广全民教育”、“组织宣教培训”、“开展志愿活动”、“促进源头减量”等六项核心举措,有序推进全民参与体系建设。
同时,依托广东省垃圾分类培训学院、东莞分院及培训基地,对垃圾分类从业者、志愿者等开展知识培训,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分类及宣传引导市民的技能。倡导集约、节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严控商品过度包装、加大“限塑令”执行力度等,推动源头减量;严控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垃圾、建筑垃圾等混入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