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上服务 > 市场信息 > 再生资源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初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2-01-21 信息来源: 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办公室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启动一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农财两部文件精神,对标试点目标、原则和方式,抓住重点区域、作物和主体,突出安全性、科学性和整体性,强化种养结合、用养结合和点面结合,扎实推进项目落地,积极探索模式机制,取得初步成效。

  项目任务抓得实。面积落实。279个试点县共建设示范区2760多万亩,覆盖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油菜、红薯、甜瓜、蔬菜、果树、茶树等多种作物。主体落实。根据养殖、种植业规划布局,因地制宜遴选项目实施主体1650个,构建种养循环网络,促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安徽、湖北等省针对养殖分布不平衡、大型服务主体少的问题,遴选大型骨干企业作为总服务商,吸纳中小型主体作为区域服务商,形成以“大”带“小”服务网。监测落实。开展粪肥施用技术田间试验1033项,布置效果监测点5480个,跟踪肥料施用、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土壤肥力等变化。四川、江西等省统筹布设长期定位试验点,为科学评价粪肥还田效果提供数据支撑。

  种养循环效果好。促进变污为肥。组织专业化服务主体收集运输、堆沤处理畜禽粪污,项目区累计处理固体粪污1940多万吨,液体粪污3300多万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促进粪肥施用。根据粪肥特点、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推进粪肥科学施用,累计施用固体粪肥1300多万吨,液体粪肥2690多万方。促进化肥减量。据统计,示范区减少化肥用量6.3万吨(折纯),其中氮2.9万吨、磷1.8万吨、钾1.6万吨,促进了减量增效。

  技术模式有创新。在固体粪肥施用方面,结合区域和作物特点,集成熟化了一批农机农艺配套、基施追施统筹的技术模式,主要有“粪肥机械抛洒”“粪肥+配方肥”“粪肥+机械深施”等,应用面积860多万亩。在液体粪肥施用方面,沼液重点采用罐车和管网输送还田、“沼液+水肥一体化”等方式,应用面积460多万亩。河北、黑龙江等地积极探索粪水厌氧发酵处理、注入式粪肥播撒机开沟施用后覆土等技术模式。

  运行机制有探索。各地坚持花钱买机制原则,探索建立种养循环运行机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黑龙江省形成政府引导、主体主导、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撬动社会资本1亿多元。河南省与金融机构合作,以财政出资风险准备金、银行放大资金量、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等形式,高标准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社会化服务机制。北大荒集团扶持第三方服务组织,与养殖场和种植户签订粪肥还田协议,有效链接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和还田施用环节,实现全产业链管理、闭环运营。全程追溯机制。河北、江苏、湖南等地采用“物联网+”技术,开发粪肥还田监管平台,对粪污收集运输、粪肥还田作业全过程监控记录,实现监管信息化、数据处理自动化。

  培训宣传亮点多。指导到位。制定粪肥还田技术指导意见、试验方案和效果监测方案,成立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专家指导组,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把关。培训到位。在关键农时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活动,累计举办培训班2000多期次,田间观摩6300多次,发放技术资料140多万份,培训各类新经营主体15.3万人次,设立各类标牌3100多块。宣传到位。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在中央主流媒体等宣传报道1200多条次,提高农民对科学施用粪肥的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