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环所在海燕村中重度盐化土壤上开展节灌控盐栽培技术研究。资料图
盐碱地被称为土地的“绝症”,重度盐碱地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生长于斯的农民辛劳一年,却颗粒无收,只得望地兴叹。怎么办?长久以来,宁夏农林科学院资环所盐碱地改良研究团队依托相关科研项目,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将“不毛之地”变为“现代农庄”。盐碱地改良研究团队在宁夏盐碱地上“种绿生金”,将科研论文扎扎实实地写在大地上。
走进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海燕村,在上千亩的盐碱地上,各种试验品种长势良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海燕村是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搬迁村,这里有5200亩盐碱地亟待开发利用。面对白花花的盐碱地,资环所盐碱地改良研究团队想出了硬招,那就是“先示范,后推广”的策略,即先做龙头企业的典型案例,再推而广之,通过各种综合利用技术,一边研发一边示范,让盐碱地里不断种出高产作物,让盐渍化的土地变绿,实践证明此举行之有效。
石嘴山市先农养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韶儒兴奋地说:“这可真是盐碱地上长出了‘金蛋蛋’!2019年我们公司流转了海燕村3600亩地,大部分属于盐碱地,部分处于撂荒状态,种植青贮玉米每亩产量最多也就1.8吨。农林科学院资环所的专家在这里开展项目,并为我们提供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服务。应用他们的技术后,当年青贮玉米亩产超过2.8吨,今年预计亩产量能达到3.2吨。未来,该项目通过5年的实施,青贮玉米平均产量能达到3.5吨以上。”
团队负责人樊丽琴副研究员向记者介绍,课题组与石嘴山市先农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实施“盐碱地水盐调控与生物改良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面对轻度盐渍化农田主要突出土壤培肥和作物水肥一体化栽培,初步提出了“有机肥基施培肥+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土壤调理剂调控水质”的利用改良盐碱地技术,中重度碱化土壤则采取“激光平地+石膏、酸性有机物料、有机肥配合基施+快速淋盐+膜侧集雨节水栽培”或“激光平地+石膏、酸性有机物料、有机肥配施增碳降碱+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节水控盐高效改良利用盐碱地技术。今年课题组在盐碱撂荒地上种植的饲料玉米、甜高粱、高丹草等饲草作物保苗率达到60%以上。
“十年前我流转了通润村1000亩土地,其中近700多亩都是盐碱荒滩。为改造盐碱荒地采取了多种措施,也接受了许多专家的指导与技术合作,效果都不明显。这几年在资环所樊丽琴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专家们的引种、试种,目前,农场的盐碱地栽培的作物出苗率由先前的40%提升到现在的90%,保苗率由30%提升到80%,产量提高了60%。今年我的农场全部种了玉米,其中有170亩套种了大豆,目前长势良好。”同样受益的平罗县金茂源家庭农场负责人任剑对记者说。
如今,“不毛之地”变了样。资环所盐碱地改良研究团队常年活跃在盐碱地上,寻找更多盐碱地改良新技术。
“传统的依赖大水漫灌洗盐压盐的盐碱地治理方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但宁夏缺水,改造盐碱地,需要‘良种+良法’配套。”农林科学院资环所张永宏研究员说,“自2017年以来,我们一直关注着宁夏盐碱地状况,积极寻找盐碱地改良新技术。在平罗县姚伏镇进行土壤改良剂试验效果评价和最佳剂量研究,滴施后取得良好增产效果。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改良剂效果,今年又扩大试验区域,经调查,在不同试点施用盐碱改良剂后,出苗率、叶片叶绿素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作物长势良好,深受农民欢迎。”
平罗县姚伏镇团庄村村主任吴宝华介绍说:“农林科学院资环所团队给我们带来了‘土壤改良剂+苗前覆粉碎秸秆+井水喷灌种植广东菜心’‘土壤改良剂+高垄+苗前覆粉碎秸秆+井水喷灌种植广东菜心’等盐碱地节灌农艺改良技术,在我们村和周边一些村辐射推广面积达7000亩,技术应用后,耕层土壤盐分明显下降,节水30%以上,亩增加纯收入200元以上。”
在盐碱地里创造高产不容易,这背后是长期的奔波忙碌,日日夜夜的付出,上下求索的攻关,不为人知的辛劳……
近10年来,农林科学院资环所盐碱地改良研究团队依托相关科研项目,提出了宁夏龟裂碱土节水抑盐与肥力提升技术以及“滴灌+开沟+原土回填+枸杞限根栽培”的碱化土壤节水生态治理技术,构建起了“节灌+化学降碱+覆盖控盐+有机无机培肥”的银北灌区节灌农艺改良盐碱地技术模式和“灌排协同+调理剂降碱+土壤培肥+养分综合管理”的银南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种稻改良利用技术模式。制定了宁夏盐碱土壤综合培肥、盐碱土紫花苜蓿种植、枸杞微咸水滴灌、盐碱地玉米高效栽培等技术规程,并形成了地方标准。在青铜峡市良种繁殖场塘西分场,示范次生盐渍化土壤种稻改良利用技术2500亩,中轻度盐碱地水稻增产15.6%左右,重度盐碱撂荒地水稻产量达到每亩450公斤;在平罗县和惠农区辐射推广针对不同作物的节灌农艺改良盐碱地技术10500亩,油葵、玉米、广东菜心、芹菜等作物产量分别提高30%、18%、19%和10.6%。
如今,宁夏盐碱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业科研力量,科研人员在此一茬接一茬地系统解决盐碱地治理和绿色开发、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全要素效率提升、提质丰产增效等重大问题,实现从单一技术实施到成套技术捆绑,形成工程化技术推进机制,促进项目成果的可复制、可推广。
“十四五”期间,宁夏农林科学院资环所盐碱地改良研究团队将围绕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盐碱地高效改良”“节水减排控盐”“耐盐碱牧草新品种选育”的技术需求,以盐碱地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开展农田盐碱障碍绿色消减、灌溉水质调控、多水源高效利用、肥沃耕层构建等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提出盐碱地水肥盐精准调控及增碳地力快速培育技术与模式;开展抗旱耐盐碱饲草料作物筛选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构建盐碱区农业节水高效可持续利用技术模式,推动生态草牧业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