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秋收后的秸秆去处很多,有的成了养猪垫料,有的充当引火柴,精细些的还能作饲料,剩下的地头一烧,将草木灰还田,又能起到灭虫效果。不过,“狼烟四起”后,带来的空气污染和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如今在农村,随着家庭式养殖畜禽少了,烧柴火改用煤气和天然气,秸秆的用处也少了。怎样把田间地头的“包袱”变废为宝,各地可谓绞尽脑汁。日前,记者在浙江省永康市采访发现,近些年,当地一直探索秸秆的全量化利用,去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8.33%,不少做法颇具借鉴价值。
聚焦“秸秆利用”这件事,还得从6年前说起——永康人善种“红富士”葡萄,主产区唐先镇的“十里葡萄长廊”蔚为壮观,不少村民靠此养家致富。不过,甜蜜背后也有烦恼:每年秋冬季得剪枝,一片园子剪下来,秸秆常常堆如小山。葡萄枝又细又硬,很难还田腐化,成材成料也不容易,农户无计可施,政府愁在心上。
同样发愁的还有唐先镇加工有机肥的老板吕红伟,有机肥原料中除了猪粪牛粪,还需用到大量木屑。过去,即便选用木门的边角料,也得花钱买,加上运输费用,着实是笔不小开支,况且还有掺胶水风险。一边是葡萄秆无处安放,另一边有机肥厂“嗷嗷待哺”,镇里合计,这不现成的“天作之合”嘛!
一拍即合之后,谁来收集、怎么储运?是一项细致活。尽管双方需求相符,可各家情况不尽相同,距离远的农户不愿送货上门,让企业挨家挨户去收集成本又太高。此时,政府部门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关键力量——鼓励农民将葡萄秸秆运送到集置中心点,作为回报,可取回同等份量的有机肥。
这样一来,相当于农户直接上门免费拉肥料,积极性自然高涨。有机肥的补贴落到了企业头上后,也有了一定利润空间,看得见的收益让各方一扫愁云,此事水到渠成。这个问题算是解决了,可诸多品类中,水稻秸秆最难解决,数量大、湿度大,离田压力大。近些年,永康着实“动足脑筋”想方法。
记者到访时,在芝英镇桥里村的田畈里,一台大型收割机和两台秸秆打捆机正纵横穿梭,轰鸣声不断。永康市浩楷农机服务有限公司的孙雄飞顾不上“老板”形象,亲自下田,当起了打捆机的驾驶员。“趁着天晴好下田,公司全员出动,这还人手不够,自家表弟也来帮忙了。”
孙雄飞告诉记者,秸秆打捆后,大部分被卖到永康市新环生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环生公司”),每吨收入约300元,还有少部分卖给养殖户当草料,每吨售价约400元,刨去各项开支,有些赚头。另外,地方财政还会给20元每亩的打捆补贴。
“为了得到农户支持,我们会匀一半的打捆补贴给他,比如,承包500亩的大户啥都不用做,就能拿到5000元钱。如果大部分秸秆不离田,一则会影响下季作物生长,二则容易滋生病虫害和加剧土壤酸化。清理大部分秸秆后,往后翻耕起来也更省工省力。”孙雄飞说。
据了解,就目前而言,永康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肥料化利用率约为56%,离田利用率还不够高,为了让更多秸秆找到好去处,市里今年加大了对打捆机的购机补贴力度。13万元一台的机子,持有人只需掏3万元,一批像孙雄飞这样的秸秆服务经纪人纷纷涌现,成了推动秸秆离田的关键一环。
为解决农业种植点多面广、收储运条件艰难、运输成本高问题,永康还布局了一批区域网点,分别在两个秸秆加工企业建立秸秆收储运中心,在镇街建立5个副中心,与全市25个粮食烘干中心和25个水稻育(供)秧中心建立共享秸秆堆场。目前,吕红伟也在搞试验,验证用水稻秸秆来作为有机肥的原料的可行性。不过,最大消耗在燃料化转变环节。
记者来到新环生公司时,正好一车水稻秸秆刚卸完。负责人施超相告,这些粉碎后混合木料屑进行高压制粒,就是生物质燃料,体积小、密度高、热值稳定,又便于存储和运输,是一种可再生产品。目前,这些原料主要提供给烘干服务中心作燃料,灰分还能回收做肥料,实现循环利用。据测,这里年利用秸秆可达1.8万吨。
永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立华表示,6年间,全市以利益联结的方式打通“产—收—用”全流程,从葡萄秸秆换肥开始摸索,如今发展到几乎涵盖所有主要农作物,让农户对秸秆实现了从一烧了之,到想烧不敢烧,再到舍不得烧的态度转变,化“生态包袱”为“绿色财富”。接下来,在国家级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试点县的政策推动下,永康将不断探索新技术和新模式,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为丘陵地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样板。